个人信息

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
姓名: 张应春
领域: 人力资源  生产管理  运营管理  企业文化  品质管理 
地点: 广东 广州
签名: 工厂精细化管理实战,更多精细化管理方法请关注我的头条号《张应春谈管理》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1523
  • 博客访问:170121

专家文章

管理咨询项目总结:管理就是要处理好“责权利”之间的关系 2017-07-28

          权力、责任、利益是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实施管理的“三要素”,缺一不可。管理实质上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权力、利益和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。但朗欧企管在实际的管理咨询项目上发现管理中有很多老板、管理者常常因为对这一管理的常识问题理解偏差,而做出错误的管理行为;很多员工也未能正确理解“责权利”三者的关系,导致常常出现消极怠工、积极性不高的现象。

比如,企业出现越来越多“不求满分,只求过线 ”的“60分先生”。甚至在企业里面出现一个怪圈:老板说,“你做多少事,我给多少钱”,而员工说,“你给多少钱,我做多少事”。

这其实就涉及到权力、利益和责任三者之间分配的问题。权力助长私心、利益培养欲心,唯有责任唤醒“良心”。怎么处理“责权利”三者的关系呢?今天,朗欧企管就结合真实的管理咨询项目实操经验一步步来跟你剖析。

1、为什么“60分先生”多出现在1-2年的时间?

总是在追求职务自由和放弃职务自由之间徘徊,这个区间转换的结果就是企业里面会出现很多60分先生”,而且这些“60分先生”出现的周期一般是12年左右的时间。

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时间段?

1)管理的金三角

谈起管理,从管理对象的角度来讲,无非有人、事、物之分,从管理的专业角度来讲,从具体到每一件管理的事情上来讲,管理又可以分为:责、权、利,即责任、权力、利益。

众所周知,由三条长度相等的边构成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。等边三角形是最坚固的一种三角形。其实,在管理当中也有这么一个三角形,它就是责、权、利对等所构成的等边三角形,朗欧企管把它称为“管理的金三角”。

朗欧企管的管理三角,左边是权力,右边是利益,下边是责任。

2)追求职务自由和放弃职务自由的分水岭

管理的金三角是企业管理中的理想状态,即责任、权力、利益是对等的,可以理解为如果要让员工承担一定的责任,就应该赋予其完成责任必需的权力,并给予其与所承担责任对等的利益。换言之,有多大的权力,就享有多大的利益,同时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。

很多人会想,要是都这样,我坐到哪个位置,我就承担哪些责任,我就获得多少利益,那这个管理不就简单了吗?但在朗欧企管服务的众多管理咨询项目中,发现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舒适区,舒适区来源于我们对过往所处境遇的执着,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权力越来越大,利益越来越高,而承担的责任却希望越来越小。

长时间呆在舒适区,久而久之,管理的金三角就会从原来的等边三角形变成等腰三角形。

所以,这就是企业里面为什么12年就会出现“60分先生”的原因,因为12年,过了试用期,他的权力和利益都相对稳定了。这个时候人内心就有舒适区了,会出现想方设法逃避责任。

我们追求职务自由和放弃职务自由的分水岭就在于,我们每一个人,是否勇敢地去承担责任。

2、权力助长私心、利益培养欲心,唯有责任唤醒“良心”

权力培养了我们的什么心?责任心、进取心都对,但是这个还要更深层次一点,从负面的方面来讲,权力助长了我们的私心。

每个人都会有私心,而且私心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讲是对的,从商业合作的角度来讲也是对的。但是,从我们人的内心世界的修炼上来讲,我们首先要意识到有私心的存在。

我们有私心是正常的,但问题是我们的这个私心应当是正当利益的获得,而不是无限的觉得什么都是“我”的。而且当一个人的权力越来越大的时候,他自己的获得感就会很强,这个时候其实就是私心在逐步膨胀。

利益培养了我们的欲心。每个人在利益面前是得不到满足的,你给多少钱他都觉得少,自己挣多少钱都觉得还没挣够。

用利益去驱动,就会培养我们每个人的欲心。就像我们社会上有一种现象,经常在开会做活动时把一堆钱摆在那个地方,来刺激团队,告诉大家怎么样做也能够拿这么多钱。但你去观察,这类场合出现的要么是保险公司,要么就是传销公司,然后大家都做宣传,发朋友圈,你看我们做这类产品是多么多么的好,多么的赚钱。真正地去了解一下朋友圈里面发那些广告的人真的挣到钱吗?无非是想用利益驱动人的欲心,“拉你下水”。

如果简简单单地用利益驱动员工会出问题的,这就是很多企业,为什么老板原以为拿钱可以解决问题,但通过一两年下来,最后发现问题没解决,还生出了更多的问题。老板原来想拿点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,最后发现钱给了,员工的积极性反而下降了。

为什么会这样呢?这其中怎么给?给多少?能不能量化?能不能公开?都是问题。如果仅仅靠利益驱动,靠钱,就会培养人的欲望无穷大。

曾经风靡一时的成功学,大师们像打了鸡血一样,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,台下听的人也是热血沸腾,然而回到家里还是得面对现实的生活。我们发现,现在已经很少人去听成功学的课了。因为已经过了那种浮躁的阶段,原来那个时间段的人都很浮躁,每个人都渴望成功。成功学是在当时那种利益驱动的指引下的产物。

朗欧企管并不是全盘否定利益驱动,就像哲学里面讲的,你不能把正常的劳动所得跟拜金主义混为一谈,并不是说要钱就是拜金主义,正常的劳动所得不在我讲的这个范围之内,我讲的是我们每一个人要学会“观欲”。

权力助长我们的私心,利益培养我们的欲心,唯有责任能够唤醒我们的良心。

为什么用“唤醒”呢?这个词很重要,不能说是培养我们每个人的良心,每个人都有良心的,所以我用“唤醒”。良心、良知不是我们通俗讲的那个“好人好心好报”这个良心,真正的良心是一颗好心。什么样的心叫好心呢?就是对当下的情况,对于一切周围的事物,能够正确地了知、正确地知道。

我们每个人其实最需要的是时常观心,即观一下自己内心当下的状态。时时刻刻能够让自己的心处在一个相对宁静的状态,要经常对自己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认知,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唤醒自己的良心的时候,唤醒了自己的心对当下情况、过往行为的觉知。

当我们的私心和欲心起作用的时候,我们的良心就会出问题。

朗欧企管曾经有个合作的管理咨询项目,这个企业的高管跟张应春院长交流交谈,他说,“我觉得公司给我的待遇和我的付出不成正比”,张院长只告诉他两个字:对了。

人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所得的回报不成比例,为什么就对了呢?因为在私心和欲心的培植下,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。大家要记住这个理论,所以,有科学研究发现,一个人要想认识自己真实的水平和能力,不是自我的评价,因为自我的评价就一定会高估自己,要看的是跟自己走得最近的6个人的能力和水平,这6个人的能力和水平的平均值就是自己的真实能力和水平。

为什么承担责任就能够唤醒我们每个人的良心呢?因为承担责任是很痛苦的。比如,国家有一些强制的规定,强制性的公、检、法机关。如果是随着人的私心和欲心走的话,没有人愿意进去,没有人愿意出问题,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权力越大越好,利益越高越好,责任越小越好。

但这可能吗?只有权力和利益而没有责任,这是不可能的。这无论是从科学还是从信仰的角度都是有违的。科学上讲原因分析、结果论证,佛教信仰上讲因果。所以,我们每一个人,从今天起,我们都要知道我们自己应该担起什么样的责任。

朗欧老师在做管理咨询项目的时候,进入企业后做的就是这些事,通过让员工承担责任唤醒他们的良心。比如稽查,每天检查流程制度、操作动作等的执行情况,查到没执行,(乐捐)两块钱,再扣点分。其实重点不在罚,而在提醒,而在唤醒,当员工出现内心迷失的时候,我们的管理要在第一时间跟上去,用管理唤醒良知,良心。

人之初,性本善。毫无疑问,每一个人都是有良心的。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要懂得去多承担一点责任。

3、跳出“你给多少钱,我做多少事”的怪圈

企业里面有一个怪圈:员工说,“你给多少钱我干多少事”!老板则说“你干多少事我给多少钱”!甚至有员工说“我一个月就三四千块钱,我做的事绝对对得起老板给的工资。”你看,很多人还会自我安慰,但是老板并不这么想,“我给你三四千块钱,你干的最多是2000块钱的活”。这种矛盾如何化解呢?

有解也无解。有解,在自己身上解,无解,在别人身上解。

有人认为,问题的根本是老板的钱没给到位,俗话说,“有钱能使鬼推磨”,只要你肯花钱,什么事都有人替你做。殊不知,人心不足蛇吞象。在利益面前,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觉得老板给的钱给多了。这就是为什么我说“在别人身上解”无解的原因。

再有一个现象,我们发现无论一个企业的生活条件多差、薪资水平有多低,都有人在那里上班。如果按照利益至上来讲的话,这类企业里应当没有人工作才对,但事实上呢?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团队,由此看来,单纯靠利益、金钱驱动似乎并非是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。

在自己身上解是什么意思呢?我们不要仅仅靠私心、欲心来驱动,更多的是要靠责任心,通过承担责任去唤醒我们的良心。这是从员工的角度来讲的,只有从自己身上去努力,去下功夫,不然没有解,因为别人不会因你而改变。

纵观一些管理大师的管理思想,也把“责任”承担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。通读德鲁克著作的人就知道他对管理人员的“责任”、员工的“责任”以及企业的“责任”谈得非常多。他在《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》一文中甚至写道:“我围绕着人与权力、价值观、结构和方式来研究管理这一学科,尤其是围绕着责任。”

所以,跳出“你给多少钱,我做多少事;你做多少事,我给多少钱”的怪圈,其实跟钱无关,至少可以说责任承担才是化解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。有的人不以为然,那我们从下面的例子再进一步分析。

每个人在入职了一家企业后,通常要想几个问题:

第一,我想在这家企业干多久?(比如说干3年)

第二,在这3年里面,我要干成一个什么样的人?

第三,3年干完后我打算去干什么?

从人的内心世界这个维度来问自己这3个问题的时候,其实跟钱都没有关系。

 

“你想在这家企业干多久”?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,显然我们不会从干1年能挣3万、干3年能挣10万这个角度来考虑在一个企业工作3年还是5年。要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,那我们肯定会说我要干一辈子,因为干一辈子钱挣的最多。

所以,“你想在这家企业干多久?”其实跟钱没有关系。

3年内,你打算做成什么样的人?”跟钱有关系吗?你说有关系,我打算做个有钱人,有钱也不是你说想有钱就能有钱,要通过努力,通过工作劳动所得。

3年干完后我打算去干什么?”跟钱有关系吗?也没有关系。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,在私心和欲心的驱动下,我们会掉入“你给多少钱我干多少事,你干多少事我给多少钱”的怪圈当中,这是种恶性循环。

老板不要想着“你做多少事,我给多少钱”,事情不是用钱来衡量的,而是用业绩、用数据来衡量的,钱只是一个辅助的体现而已。

员工也不要想着“你给多少钱,我干多少事”,而要懂得承担责任。其实承担责任,真正的受益的是我们自己。

回到上面的3个问题,如果按照“给多少钱干多少活”的思想回答这3个问题,怎么回答?

“一年赚6万,3年赚18万,那我要干3年;3年的时间里,我想做一个拥有18万块钱的人;3年后,我打算带着这18万回家盖房子……”

这作为人生目标而言其实也没有错,但是,人一旦有这种思想,要意识到这是自己私心和欲心在起作用,结果就是会高估自己的能力,往往5000块钱只能干出2000块钱的活。

“给多少钱干多少事,干多少事给多少钱”这个怪圈怎么破?从自己身上入手,只有多承担责任,将私心、欲心转化成良心。

 

比如,以生产部为例,我是组长,计划在这个企业干3年;3年的时间里,我想做到生产经理;3年以后,我打算去同行、我们的标杆企业做经理。

我们每个人应该是这样去思考我们上面的3个问题,只有抱着这种心态,自己才能够成长。

很多人觉得我就是帮公司干活,我很卖力、很辛苦,公司好像给我的劳动报酬还少了……朗欧企管认为这种思维是错误的,每一家企业绝对不可能是你人生的最后一站,至少50岁以前工作的人,老板也不敢说,能保证你在他这个企业能做一辈子,你也不敢承诺,你在他这里干一辈子。

你跟老板讲,“我会跟着你好好干的,我办事你放心了”——骗人的。

老板跟你讲,“跟着我好好干啊,我一定不会亏待你”——要怀疑。

朗欧企管认为做管理千万别承诺对承诺,后面默默的看就可以了,而要用实际的行动,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将是时间的玫瑰。因为所有的承诺,唤醒了人的欲心和私心啊!

所以,跳出“你给多少钱,我干多少事;你干多少事,我给多少钱”的怪圈要从逃离每个人内心的舒适区开始,摒弃私心、欲心,培养、培植我们的良心,即多承担责任。

朗欧企管认为管理其实很简单,它只是需要做一个分配,就是分配权力、责任和利益。管理的理想状态是把权力、责任和利益等分,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,这个时候,人员才会感到满意和平衡,才能最大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。现实工作中,也许不能完全做到“责权利”对等,但是,至少要在意识到:权力助长私心、利益培养欲心,唯有责任唤醒“良心”。所以,要敢于承担责任、主动承担责任,最大限度的逃出内心的“舒适区”。

更多关于管理咨询项目的内容请关注朗欧企管微信公众号:langouqg

管理咨询项目——www.langouqg.com

推荐
工厂精细化管理实战,更多精细化管理方法请关注我的头条号《张应春谈管理》
类别:组织运营 |   浏览数(715) |  评论(0) |  收藏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
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,目前已输入 0 个字。
表情 [更多]
匿名评论
登陆账号: 密码: 找回密码 注册
看不清楚,换一张

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,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。